close
雖然在台北生活這麼多年,還真的沒仔細看過 “北投” ( 汗顏 ),早年交通不便時,以前多次要到淡水,轉搭途經北投的客運 (沒搭上經大度路的直達車),這麼悠悠晃晃的路過曾經 “繁華興盛” 的區域,還記得第一印象是好多房子( 當年內湖區域還有一大半都還是空地呢! )。
 
高中也曾2次在 “復興崗” 留下我的足跡;最近的記憶是幾年前,到新北投的分店幫忙,下班時通常都快累垮了,所以匆匆忙忙的回家了,沒心思仔細看看她的 “面貌”;捷運的開通也促使著北投的開發,近幾年 “泡湯、Sap” 的盛行,也讓溫泉聞名的北投,也嗅到了發展的契機,許多溫泉旅館紛紛建立大樓,但另人憂心的是 “古樸的北投” 只能存在回憶中?
 

這次的主辦人Joe   

由“新北投捷運站”集合、出發

時間:2007/04/28
這次在“圓環文化工作室”幾位義工的號召下,我們這些平常隱身在電腦裡的“部落客”,出來曬曬太陽囉! (雖然沒有太陽,但這樣涼爽的天氣更適合散散步),卻是我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活動,有些期待與新奇,還有好奇的民眾問我們是哪個學校的? (大家都很年輕,哈~~~)。
 
 
解說的老師

北投公園

 此次在 “新北投捷運站” 集合,導遊老師先在出發點,先大略介紹一下北投的歷史文化背景,以下是老師的導覽內容以及本人的一些感想,因為當時顧著拍照,所以有些介紹沒聽清楚,結束後也爬了一些文章 (應該'出發前先看的 :P),大家多包含囉!

「北投社」是平埔族的語言,原意為「女巫」,當時是為大家 “驅邪” 職位崇高的人物,她所居住的地方就是現在 “北投公園” 的所在地,郁永河作的《稗海紀遊》紀錄著,當時北投是長滿高高的芒草,也不時從地上冒出白煙,他們要採硫磺時,需當地人帶領才有辦法穿越;北投大約400年前的清朝才被注意,郁永河來採硫磺,北投被大規模的發現;日據時期,溫泉對日本人來說是養生的方法,所以在台灣各地尋找溫泉,北投就是其中之一。
 
北投的山一直延伸到關渡,都是由火山噴發的岩漿所造成的,約200萬年的時間內陸續噴發,全盛時期約有27座火山一起噴發,岩漿噴發後流到關渡與對面的觀音山做集結,將台北盆地圍起來,才使台北的水無法排出而形成 “台北湖”,一直到300年前都還有湖泊,這麼多年的噴發岩漿,才逐漸形成北投的形狀。
 
清朝為了採硫磺而來到北投,又怕當地人拿硫磺製造炸藥,為了預防萬一,所以每隔3個月就上山將硫磺燒掉,所以也沒花心思開發,一直到清朝末期,台灣河口的開放 (淡水、萬華、大稻埕),所以很多的外國人來到台灣,最早在北投設立旅社,並非設立 “天狗庵” 的日本人,其實是德國人開的 “溫泉俱樂部”,直到台灣成為日本人的殖民地,北投的旅館的興建才開始。
 
由中和路往前走,會看見山上一片白白的山壁,就是當時產 “高嶺土” 得地方,是 “大屯燒” 的原料採礦點;由泉源路往上走岔路往右手邊走,日本人設立的溫泉醫院 (現國軍818醫院),是讓當時因為戰爭而受傷的士兵治療休養的地方;再往裡走到 “惇敘高中” 的 “龍鳳谷”,就是當年郁永河採硫磺的地方;中山路往上走,就會到達 “地熱谷”,也就是 “北投溪” 的源頭,現在的溫泉旅館多數都集中在此路的右側,例如:瀧乃湯、天狗庵;目前所在地往最右側的路往前走就會到 “老北投”。
 
1916年 “北投火車站” 設立後,才將大量的人潮帶到新北投,火車站的設計相當的不同,一般下火車就直接在月台上,北投因為是終點站,所以車子是對著車站駛入,下車時須繞一圈才到達車站,因為捷運站的興建,而將舊車站送給 “彰化台灣民俗村,最近當地人發起許多讓車站回歸新北投的活動。

延伸閱讀
北市爭取新北投火車站回家重生北投地標 http://www.epochtimes.com/b5/5/6/17/n958104.htm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elicityC戲劇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